Menu Content/Inhalt
首頁 arrow 知識 arrow 釣魚典故 arrow 古代有關垂釣的詩詞

誰在線上

線上沒有任何訪客

線上人數

古代有關垂釣的詩詞 列印 E-mail
作者 台灣釣魚台網站   
2000/01/01, 星期六
古代有關垂釣的詩詞
鳴 謝 : 台灣釣魚台網站 http://www.fishing.com.tw 正 式 授 權 電 波 網 轉 載 。

  從與古代遺留下來的文學藝術作品能反映當時時空環境與先民生活情況的蛛絲馬跡。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不少關於垂釣的佳作,我們從這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垂釣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自古以來就像琴棋書畫一樣,成為人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周灌魏晉文學作品中,有關垂釣的記載:

  我國上古文學中,在詩歌方面有【詩經】和【楚辭】兩個詩歌總集。【楚辭】描述垂釣的不多,【詩經】卻有不少歌謠描繪了古代人們釣魚生活。【小雅,采綠】篇中,描寫了一個女子因為丈夫出門逾期不歸心中思念,用自問自答的表達形式寫出:「之子於釣,言綸之繩。其釣為何﹖維魴(武昌魚)及鱮(即鰱魚)」這個女子很有趣地說,那人去釣魚,我要幫他理絲線。他釣什麼魚呢﹖魴魚和鰱魚。可見在2500年前的周代,釣魚已在民間普遍流行。而且那時人已經掌握了釣魴魚和鰱魚的藝術。

  到了春秋末年和戰國年間,我國社會從奴隸社會轉變到封建社會。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對釣魚也感興趣,他提出了「釣而不網」的主張,提倡釣魚,不贊成用網打魚。以後,歷代名人作品中,關於垂釣的論述和描寫就更多了。

  西漢偉大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記載了一些歷史名人垂釣的史實。除人們熟知的呂望外,在【淮陽侯列傳】裏還記述了著名的軍事家韓信釣魚的史實:「淮陽侯韓信者,淮陽人也,始為布衣時,貧....釣於城下。」史記正義說:「淮陽城北臨淮水,昔信去下鄉而釣於此。」

  漢代辭賦興起。後漢的班固、張衡所作的辭賦中,都提及了釣魚。班固的【西都賦】,中心主題是盛讚西都的物產豐富、宮闕華麗,其中講到西都人釣魚用的魚竿,是用翠鳥弱毛裝飾得非常漂亮的魚竿:「揄文竿,出比目。」【文選】李善注:「文竿,竿以翠羽為文飾也。」比目,就是比目魚。這兩句是說:用翠鳥羽毛裝飾的魚竿,釣上了比目魚。

  張衡的「歸田賦」一共200多字,寫出了他體物詠誌羨慕仰射、俯釣、揮翰墨、彈五弦的閑逸生活,其中寫到釣魚和狩獵:「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失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魦、鰡。」魦、鰡都是生長在溪流里的長五寸左右的小魚,從釣魚立場看,漢代人已掌握了在流水中底釣的方法了。

  垂釣,在魏晉南北朝文學作品中,也有不少反映。魏末晉初的詩人嵇康,是一個釣魚的行家。他寫的【贈兄秀才入軍】詩中有「流磻平皋,垂綸長川」和「嘉彼釣叟,得魚忘筌」之句。磻是磻溪,在陝西寶鸛縣東南,是姜太公釣魚的地方。皋是水邊的高地。筌是盛魚的竹籔。詩的意意是:到當年姜太公釣過魚的釣台上,把線投入河川垂釣,做一個閑逸的釣翁,釣上了魚連魚籔都不要了,這是多麼高興呀。嵇康的詩雖然是贈給從軍的哥哥嵇喜的,而詩中的情趣則完全是嵇康自己。因為嵇康并不是不知道從軍的戎馬生活不可能這樣悠閒,而他所推崇的,仍然是隱士式的生活。最有意思的是「得魚忘筌」之句,若不是釣魚的行家,絕不會有這樣深刻體會的。

  南朝(宋齊梁陳)作家中,梁朝劉孝綽寫的【釣魚篇】有「銀鉤翡翠竿」之句,可能是銀和鐵合成的珍貴釣鉤,以翡翠鑲嵌作裝飾的華貴竹釣竿,在當時士大夫中流傳。陳朝張正見的【釣竿篇】則提到了以「黃金」作釣鉤,更是闊綽,實際上也可能是銅和金合成的珍貴魚鉤。從當時的經濟發展情況看,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氏逐步征服了北部中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南方的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的國都都在建業(現在的南京)。由於東晉以來人口大量南移,南方長期以來比較安定,社會經濟得到了繁榮和發展,如南齊皇帝簫寶卷在皇宮中用盡庫銀買黃金鋪地鑿成蓮花,只為讓愛妃潘玉兒走在上面「步步蓮花」皇帝如此,社會上層米蟲競相比闊亦不足為奇,所以用金、銀制釣鉤,翡翠釣竿,炫耀財富是有這個可能的。


 

本 文 章 版 權 由 台 灣 釣 魚 台 網 站 所 有 , 本 網 已 獲 書 面
授 權 作 香 港 地 區 獨 家 網 上 轉 載 。

未 經 版 權 持 有 人 許 可 , 任 何 有 人 士 不 得 以 任 何 形 式 轉 載 。

 
 
< 前一個   下一個 >